全台灣只有1%的人知道:這種保險箱竟然能避稅?

對於層峰階級人士而言,錢不是問題,如何守住財富才是問題。名錶、名畫藝術品、貴金屬,這些不只是愛好,更是資產的一部分。然而,許多人不知道,一台好的進口保險櫃除了防盜、防火之外,竟然還能成為避稅與資產規劃的工具。這並不是誇張的廣告,而是國際財富管理領域的「冷知識」,在台灣幾乎只有頂層聰明人士才懂。


一、為什麼保險箱跟「稅」有關?

一般人對保險櫃的想像,停留在「放錢、放金飾」。但對於高資產族群來說,保險箱是資產配置與風險隔離的一環。

根據台灣的《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以及《稅捐稽徵法》等,主要規範的對象是金融帳戶、不動產及特定股權等「顯性資產」,並不會要求一般民眾主動申報保險櫃內的『物品或收藏品』換言之,保險箱在台灣資產管理這塊主要扮演的是資產安全與隱私管理的工具角色。

👉 國際上常見的做法是:

  1. 私人銀行 × 保險櫃租用服務:瑞士、新加坡的私人銀行提供「銀行內金庫」,存放藝術品或高價腕錶,資產不一定必須登記為金融商品,從而降低稅務暴露。

  2. 保險契約搭配實物保管:透過人壽或財產保險契約,保險櫃裡的物件被歸類為「保險標的」,有些國家的法律能讓此部分不計入特定遺產稅或贈與稅。

雖然在台灣沒有如此寬鬆的制度,但懂得利用專業保險箱的人,依舊能在資產隱匿性這塊操作的如魚得水,達到稅務籌劃效果


二、保險箱如何「合法避稅」?三種運作模式

1. 跨國資產存放

高資產人士常在海外設立公司或信託。部分資產(例如珍稀腕錶或鑽石)直接放進瑞士或新加坡的銀行保險櫃內。

  • 好處:這些資產不在台灣本地帳戶出現,財報透明度降低,資產結構更靈活。

  • 冷知識:瑞士的「自由港(Freeport)」倉庫,就是世界級的高維安金庫系統,許多億萬收藏家把畫作與藝術品存放其中。


瑞士的「自由港(Freeport)」倉庫

 

2. 資產轉換為收藏品

稅務制度對「現金、股權、不動產」的追蹤最嚴格,但對「收藏品」往往較為模糊。

例如:一只百達翡麗限量錶,市價9,500萬,但存放於保險櫃時並不一定需要即時評估入帳,等於資產「靜默存在」。

3. 法律認定模糊帶來的籌劃空間

台灣稅制中,「動產」申報規範不如不動產清晰。這代表部分高價動產若存放於保險櫃內,並不會像房地產一樣每年產生課稅義務。

  • 這就是為什麼某些家族企業會將黃金條塊、頂級鑽石,集中放在自家保險櫃裡,而不是存放銀行帳戶。

三、愛錶人士的隱藏需求

名錶是一種身份象徵。但很多人不知道,腕錶其實也是「最隱密的資產」。

  • 價值穩定:勞力士、百達翡麗在二級市場有高度流動性。

  • 申報模糊:不像股票會留下數位紀錄,一只錶放進保險櫃,稅務單位幾乎無法即時掌握。

四、法律灰色地帶與風險

當然,必須強調:「避稅」與「逃稅」不同。

  • 避稅(Tax Avoidance):利用合法制度,降低稅務負擔。

  • 逃稅(Tax Evasion):刻意隱匿或偽造,屬於違法。

在台灣,如果被查出惡意隱匿資產,仍有可能觸及遺產及贈與稅法
因此,建議是:與律師、私人家庭財務顧問討論並合作,以確保絕對性的合法且合規。

結語

「全台灣只有1%的人知道」這句話不是誇張,而是真實存在的現象。因為絕大多數人,只把保險箱當作鎖東西的箱子;只有少數人,會把保險櫃當作資產規劃的隱形武器

對於40–50歲的高資產族群來說,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分水嶺:

  • 一般人把錢放銀行,祈禱利率不要太低。

  • 把資金全砸在房地產上,只求抗通膨。

  • 真正懂得財富管理的人,把資金轉化放進保險櫃,靜靜讓時間和制度為自己工作。


⇒【 適合高價物品存放的 高階款 FORMAT PR-65  】⇐ 
超大容量458公升!

尺寸 高1750mm 寬850mm 深550mm
容量 458L
配備 VDS認證高階機械密碼鎖 + 鑰匙鎖
產地 德國 Germany